兩會聲音馮遠:美育是關乎新時代國民綜合素質養成的系統工程
來源:
發布日期:2022-03-07
閱讀數:
全國政協委員 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 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馮遠
黨的十八大以來,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美育工作,在給中央美院八位老教授回信中提出“做好美育工作”的指示。2020年10月,兩辦印發《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》,各地紛紛響應,在貫徹落實指示和文件精神上推出了很多有力舉措,取得積極成果。但由于各地區社會基礎差異和經濟發展不平衡的限制,在落實、執行指標方面還存在差距。
美育的目標在于“提升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,從而陶冶情操、溫潤心靈、激發創新創造活力”;在于以美養德、以德塑魂,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;在于從根本上改變全體國民的素質,為現代化強國建設輸送源源不斷的高質量人才。
美育的主要對象是青少年學生,重點在學校。學校要與家庭、社會形成合力,共同推進,積極創造條件,以寬松的教學、輔導和適度量化的方式,讓孩子們在學好課堂知識之外,更多地走進文學殿堂、劇場影院、音樂廳、博物館、文化館......在不增加“剛性”負擔、增強興趣基礎上,對審美活動、對文學藝術,以及包括生活的衣食住行,一切美的藝術設計活動的興趣愛好。
美育不等于藝術教育,更不以學習掌握某類藝術專門知識、技能,并附帶種種功利訴求為基本目標,而是在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,真正學會在認知美的事物、欣賞美的過程中,激發興趣、熱情與愛好,藉以豐富人的精神生活、提升人的生活品質、規范人的行為操守,達到化育人心的目的,培養具有一定審美水準、文化素養、人格健全的高素質人才。
首先,將學校作為主陣地,牢牢把握美育的正確方向,發揮其核心引領、輻射的作用。繼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、教學、教材建設;完善測評考核機制、創新形式,用好多媒體和傳播科技是主要任務。大學應做好美育專題理論研究,形成系統的基礎理論,以利指導實踐。
其次,創造條件積極倡導、推進社會美育工作,利用廠礦企業、機關、軍營、社區城鎮平臺,進一步營造全社會重視文化環境的氛圍建設,大力增強文化企事業單位,公共文化設施、機構、場館公共教育功能的發揮。讓不同年齡、身份、職業的人群,都有接受有關審美教育、文化活動的機會,通過閱讀、觀摩、欣賞和學習相關知識,達到入眼入耳入心;參與不同形式的實踐活動,鼓勵動手動腦、會心會意,真正達成以美養德、以德鑄魂、化育人心的效用。
美育是一項關乎新時代國民綜合素質養成,具有長期性、普泛性、教化性以及自為性特征的系統工程,提議以美育為任務,助力人人養成與美相關的文化興趣愛好,進而成為全社會的自覺意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