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立完整的學校美育機制,為全體學生提供優質公平條件
來源:
發布日期:2022-03-10
閱讀數:
全國政協委員、十三屆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委員、全國政協書畫室委員文化和旅游部藝術發展中心國家一級美術師、吉林省政協書畫院副院長劉廣:
美育是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學校美育工作,把學校美育工作擺在突出位置的同時,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。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“改進美育教學,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”,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《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》,2018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央美術學院8位老教授回信,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對美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,2019年3月全國“兩會”期間,習近平總書記看望文藝界社科界委員時,對文化文藝工作提出“四個堅持”的要求,2020年9月22日,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,再次強調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。因此,學校美育必須建立完整機制,以滿足學生們在推進素質教育和全面發展過程中的迫切需求。
一,建立完整的學校美育機制,是明確新時代的學校對美育教育“教什么、怎么教、為什么教”,進一步完善美育教育的系統完整,凸顯美育教育的價值功能,拓展美育教育的實施方法,強化美育教育社會認同感的需要。
二、建立完整的學校美育機制,是為整個教育事業中美育教育的薄弱環節找準了突破口和落腳點,明確改革發展的重點任務,推進新時代學校美育邁上新臺階,提出改革舉措的需要。
三、建立完整的學校美育機制,縮小城鄉差距和校際差距,讓所有在校學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機會,是堅持創新,全面深化學校美育綜合改革,形成高效、開放、優質學校美育新格局的需要。
四、建立完整的學校美育機制,是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時,建成文化強國、教育強國、人才強國、體育強國、健康中國,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,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的需要。
五、建立完整的學校美育機制,是避免培訓機構商業炒作,遏制片面追求升學加分、藝術速成,促進學生身心健康、全面發展的需要。
綜其需要,建議如下:
一、完善美育課程設置
明確美育課程核心及各級各類學校美育課程的目標,圍繞課程目標,精選且統一教學素材,加強大中小學美育教材一體化建設,按級拓寬課程領域,逐步增加學習課時,實現主線貫穿、分級銜接、循序漸進。
二、加大美育教師激勵政策
優化美育教師崗位結構,打通美育教師進修壁壘,暢通美育教師職業發展通道,在合適的時間和范圍,鼓勵美育教師承擔社會公益性藝術指導、社會美育輔導員、家庭美育指導員等第二課堂指導,并計入教學課時量。
三、評價機制
逐步完善課堂教學、課外活動、校園文化,建立“美育知識+地域特色+審美體驗+學科融合”模式和常態化全員評價機制,把藝術類課程及參與藝術實踐活動納入學業要求,全面實施素質測評。
四、加強鄉村學校美育教師培養
鼓勵并開展藝術教育專業大學生支教計劃,并設定假期(短期)支教、畢業(長期)支教政策,在擇業政策、進修政策等方面給予優惠,全面提高薄弱鄉村學校美育教師教學能力和育人能力,高質量解決鄉村學校美育教師力量薄弱、數量不足、質量不高的問題。
五、統籌整合資源
設立專門的組織協調機構,協調學校與城市美術館、博物館、展覽館等社會公共文化藝術場館加大合作開設“第二美育課堂”,建立館校合作長效機制,邀請優秀文藝工作者到“第二美育課堂”兼任教師,整合校內、校外、社會資源開展美育實踐活動。
六、學校美育、社會美育、家庭美育“三位一體”
開展“家?!?、“社?!币约啊凹倚I纭焙献?,有機地整合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,學校開足美育課之余,請名師“走進來”指導,學校組織“走出去”開展社會活動,將理念與資源進行整合,共同合作開發課程,形成教育閉環,合力于美育,實現“三位一體”深度融合,形成協同育人格局。